“小气泡”的威力有多大?来看“气蚀”伤害

发布时间:2022-10-25

气蚀是指当固体表面与液体相对移动时,流体介质在固体表面附近形成大量气泡。当气泡移动到液体压力大于气泡压力的地方时,气泡不断破裂。以上描述可能有点抽象。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气蚀。例如,划船时,桨会移动湖水,在桨附近形成大量气泡。这些气泡的不断产生和破坏会对桨造成气蚀破坏。




(图片来自网络)


事实上,这些由于各种原因在流体中形成的气泡本身并不可怕。这些小气泡本身通常不会损坏固体材料,但这些无限和不断形成的气泡的破碎将具有巨大的致命性。为什么?


这是因为气泡在溃疡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和高温。正是这种冲击力和高温不断作用于固体表面,导致滴水穿石效应,损坏与流体接触的固体表面。在损伤开始时,固体表面只是一个小的气蚀坑,然后坑中的物质被掏空形成海绵状。较后,海绵损伤连接后,形成大面积的固体材料坑剥落,导致材料严重的气蚀损伤,使固体部件失去正常有效的工作能力。可以看出,这些美丽的小气泡在流体中形成了固体表面的滴水穿石效应,较终导致了万箭穿心的灾难性后果。


然而,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气蚀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涉及到材料学、机械设计、流动动力学、材料力学、材料物理、物理化学、腐蚀科学、摩擦学等很多学科,只有对这些学科知识的综合考虑和运用,可以解释不同类型材料和液体介质之间的流体力学和电化学耦合交互,然后解释相应的气蚀现象。气蚀损伤广泛存在于各种军民船舶螺旋桨、大型海洋装备部件、航空发动机泵体、水轮机叶片、水泵部件等,造成巨大的国民经济损失。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磨损及表面工程研究小组长期从事热喷涂材料耐腐蚀性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团队针对WC基超硬涂层,铁基非晶涂层,Ni对去离子水和人工海水的耐腐蚀性进行了研究。


目前认为,涂层材料的硬度、韧性、致密性和耐介质腐蚀性是影响材料耐腐蚀性的关键因素。鉴于上述影响因素,研究人员创造性地利用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制备了树脂增韧陶瓷耐腐蚀涂层。


较近,他们还利用了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性Ni基合金粉末制备了相关的耐腐蚀涂层材料,揭示了人工海水中涂层晶体结构演变、物相和组织提高耐腐蚀性的机制;研究了腐蚀膜与涂层腐蚀性能的交互作用,并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电化学试验,分析了气蚀损伤的电化学腐蚀作用机制。


研究表明,在流体介质中,涂层材料本身的机械性能和涂层中微缺陷的改善可以提高涂层的耐腐蚀性;耐腐蚀性的提高可以缓解气蚀损伤过程。对于腐蚀-气蚀耦合,腐蚀会加剧气蚀损伤,但较终材料故障仍主要是气蚀损伤。